首页 在线词典 防御使的详情

fáng

shǐ

使

防御使

拼音: fáng yù shǐ

注音:ㄈㄤˊ ㄩˋ ㄕˇ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  职官名。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﹐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﹐掌本区军事﹐以刺史兼任﹐常与团练使互兼﹐以后废置无常。至宋代为武将兼衔﹐官阶高于团练使﹐低于观察使。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。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﹐是正五品武官。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  ⒈ 职官名。 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,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,掌本区军事,以刺史兼任,常与团练使互兼,以后废置无常。至宋代为武将兼衔,官阶高于团练使,低于观察使。 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。 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,是正五品武官。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。

    唐杜甫《奉送蜀州柏二别驾》诗:“迁转五州防御使,起居八座太夫人。”
    《旧唐书·职官志三》:“又大郡要害之地,置防御使,以治军事,刺史兼之,不赐旌节。”
    《金史·宣宗纪上》:“德州防御使完颜丑奴伏诛。”

  • 网络解释:

    防御使

  • 防御使,官名。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。唐代防御使全称为防御守捉使。有都防御使、州防御使两种。州防御使最早见于圣历元年(698年),唐朝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。开元二年(714年),又授薛讷为陇右防御使。唐玄宗李隆基为平定安禄山的叛乱,天宝十四载(755)十一月诏令在军事冲要地区置防御使,次年正月以许远为睢阳郡太守兼防御使,随后在河南、河北、河东、关内、山南、剑南等地设置。至德元年(756)后,置于中原大都、军事要地,掌管军事,由刺史兼任,后又常与团练使互兼。肃宗宝应元年(762)五月,诏停诸州防御使。但不久,代宗又复置,并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。
  • 读音:fáng

    (1)(名)戒备的设施:城~。

    (2)挡水的建筑物:堤~。

    (3)姓。

    (4)(动)提防、防备:~洪。

  • 读音:yù

    (1)(动)驾御车马;赶车。

    (2)(动)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。

    (3)(名)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:赐~|~前。

    (4)(动)抵挡:防~|~寒|~敌。

  • 使读音:shǐ
    [ shǐ ]

    1. 用:使用。使劲。使役。使力。使钱。

    2. 派,差谴:使唤。使命。使女。

    3. 让,令,叫:迫使。

    4. 假若:假使。即使。

    5. 奉命办事的人:使者。大使。公使。使馆。

支付扫码

所有赞助/开支都讲公开明细,用于网站维护:赞助名单查看

查看我的收藏

正在加载...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