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在线词典 醉鱼草的详情

zuì

cǎo

醉鱼草

拼音: zuì yú cǎo

注音:ㄗㄨㄟˋ ㄩˊ ㄘㄠˇ

  • 词语解释:

    草名。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。花和叶揉碎投入水中,可使鱼类麻醉。可入药。茎叶亦可作农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六.醉鱼草》。
  • 引证解释:

    ⒈ 草名。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。花和叶揉碎投入水中,可使鱼类麻醉。可入药。茎叶亦可作农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六·醉鱼草》。

  • 网络解释:

    醉鱼草 (植物)

  • 醉鱼草(学名:Buddlejalindleyana Fortune)是马钱科、醉鱼草属灌木,高可达3米。茎皮褐色;幼枝、叶柄、花序、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状短绒毛和腺毛。叶对生,叶片膜质,卵形、侧脉上面扁平,穗状聚伞花序顶生,苞片线形,小苞片线状披针形,花紫色,芳香;花萼钟状,花萼裂片宽三角形,花冠内面被柔毛,花冠管弯曲,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下部或近基部,花丝极短,花药卵形,子房卵形,柱头卵圆形,果序穗状;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,无毛,有鳞片,基部常有宿存花萼;种子小,淡褐色,无翅。4-10月开花,8月至翌年4月结果。
  • 分布于中国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省区。生海拔200-2700米山地路旁、河边灌木丛中或林缘。马来西亚、日本、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。
  • 醉鱼草全株有小毒,捣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鱼麻醉,便于捕捉,故有“醉鱼草”之称。花和叶含、醉鱼草甙,柳穿鱼甙;刺槐素等多种黄酮类。花、叶及根供药用,有祛风除湿、止咳化痰、散瘀之功效。兽医用枝叶治牛泻血。全株可用作农药,专杀小麦吸浆虫、螟虫及灭孑孓等。花芳香而美丽,为公园常见优良观赏植物。
  • (概述图参考来源:中国自然标本馆)
  • 读音:zuì

    (1)(形)酒醉;饮酒过量;神志不清

    (2)(形)沉迷;过分爱好:~心|陶~。

    (3)(动)用酒泡制(食品):~枣|~虾|~蟹。

  • 读音:yú

    (1)(名)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:~白|~鳔|~叉|~池|~翅|~虫|~唇|~刺|~冻儿|~肚|~饵|~粉|~缸|~狗|~鼓|~花|~胶|~具|~口|~类|~鳞。

    (2)(Yú)姓。

  • 读音:cǎo

    (1)(名)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:野~|青~。

    (2)(名)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等的稻、麦之类的茎和叶:稻~|干~。

    (3)(名)〈口〉雌性的(多指家畜或家禽):~驴|~鸡。

    (4)(形)草率;不细致:潦~|字写得很~。

    (5)(名)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。ɑ)汉字形体的一种:~书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:~书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

    (6)(名)草稿:起~|~案。

    (7)(动)〈书〉起草:~拟。

支付扫码

所有赞助/开支都讲公开明细,用于网站维护:赞助名单查看

查看我的收藏

正在加载... ...